一、換流站人員和車輛定位的挑戰
作業環境復雜
換流站內存在大量的高壓設備、金屬結構和建筑物,這些設施不僅阻擋信號傳播,還會產生多徑效應,導致定位信號失真,影響定位精度。此外,換流站的室內外區域功能各異,對定位的精度和覆蓋范圍要求也不盡相同,傳統單一的定位技術難以滿足這種多樣化的需求。
安全風險高
作業人員在換流站日常運維檢修過程中,需要頻繁出入帶電區域和危險區域。一旦誤入危險區域,極易引發安全生產事故。同時,工程車輛在站內行駛和作業時,也可能因操作不當或視線盲區,與其他設備或人員發生碰撞,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實時、精準地掌握人員和車輛的位置,對于保障換流站的安全運行至關重要。
管理難度大
由于換流站面積較大,傳統的監控攝像頭存在設備遮擋和視線盲區,無法全面、精準地管控作業人員和車輛。此外,人工管理方式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現主觀判斷失誤,難以對人員和車輛的行為進行實時監督和規范。
二、新銳科創RTK+UWB+藍牙融合定位系統介紹
新銳科創RTK+UWB+藍牙融合定位系統,融合了RTK高精度定位、UWB超寬帶定位和藍牙精準定位三種技術的優勢,構建了一個室內外一體化、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網絡,能夠有效應對換流站復雜的定位環境和多樣化的管理需求。
三、融合定位系統的優勢
1、高精度定位
通過RTK、UWB和藍牙三種技術的有機融合,新銳科創定位系統能夠在不同場景下實現最優的定位效果,無論是在開闊的室外區域,還是復雜的室內環境,都能為人員和車輛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務,滿足換流站對定位精度的嚴苛要求。
2、室內外一體化覆蓋
該融合定位系統實現了換流站從生產區到辦公區、從室內到室外的全域覆蓋,確保人員和車輛在站內的任何位置都能被實時追蹤。工作人員無論是在室內進行設備巡檢,還是在室外參與大型設備的安裝調試,系統都能無縫切換定位技術,持續提供準確的位置信息。車輛在進出室內外不同區域時,定位系統也能自動適應,保證定位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有效避免了因定位信號中斷而導致的管理盲區。
3、高可靠性
定位終端和基站均采用工業級防護標準設計。RTK基站與UWB基站具備防塵防水功能,支持在戶外長期部署,能夠適應換流站惡劣的氣候條件。同時,其抗電磁干擾能力強,在大型設備密集、電磁環境復雜的區域,也能保證定位信號的穩定性,確保定位數據的準確傳輸。即使在極端天氣或強電磁干擾的情況下,系統依然能夠可靠運行,為換流站的人員和車輛管理提供持續、穩定的定位支持。
4、靈活可擴展性
新銳科創RTK+UWB+藍牙融合定位系統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系統架構設計合理,能夠根據換流站的實際需求和場地布局,靈活調整定位設備的部署方案。可以根據換流站的擴建或功能區域的調整,方便地增加或減少定位基站和信標的數量,以適應不同規模和復雜程度的應用場景。同時,系統支持與其他管理系統進行集成,如與換流站現有的監控系統、電子作業票系統等對接,實現數據的共享和交互,為換流站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系統的應用場景
5、人員安全管理
實時位置監控
管理人員通過監控平臺,可以實時查看作業人員在換流站內的位置分布情況,了解每個人員的具體位置和行動軌跡。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確定人員位置,為救援工作提供準確信息,大大提高應急響應速度。
電子圍欄預警
在換流站的危險區域,如帶電區域、高壓設備周圍等,設置電子圍欄。當作業人員靠近或誤入危險區域時,系統立即發出警報,提醒人員注意安全,并向管理人員發送預警信息,防止人員因誤操作或疏忽進入危險區域,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6、車輛作業管控
車輛實時定位與軌跡跟蹤
為工程作業車輛安裝定位終端,通過RTK和UWB技術,實時獲取車輛在站內的位置信息,并在監控平臺上顯示車輛的行駛軌跡。管理人員可以隨時查看車輛的運行狀態,了解車輛是否按照規定路線行駛,避免車輛因違規行駛而引發安全事故。
車輛越界預警
在車輛作業區域設置電子圍欄,當車輛超出規定的作業范圍或行駛路線時,司機作業終端和監控平臺會及時發出報警提醒,防止車輛越界作業,保障車輛作業安全。同時,系統還可以對車輛的作業行為進行記錄和分析,為后續的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7、作業任務分配與跟蹤
結合人員和車輛的實時位置信息,管理人員可以根據作業任務的需求,合理分配人員和車輛資源。在任務執行過程中,通過監控平臺實時跟蹤作業進度,及時調整作業計劃,提高作業效率。
四、總結
新銳科創RTK+UWB+藍牙融合定位系統憑借其高精度定位、室內外一體化覆蓋、高可靠性和靈活可擴展性等優勢,為換流站的人員和車輛管理提供了全面、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該系統能夠有效應對換流站復雜的作業環境和多樣化的管理需求,實現對人員和車輛的實時精準管控,提升換流站的安全管理水平,優化作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電力行業智能化發展的大趨勢下,新銳科創融合定位系統將為換流站的智能化建設和安全運行發揮重要作用,助力電力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的深入推廣,相信該系統將在更多領域展現出巨大的價值和潛力。